2022年我校各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9-08浏览次数:1858

教师教育学院:实践出真知,青春正当时

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教师教育学院积极动员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共组建4支社会实践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开展教育扶智、社区支教、急救普及等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各团队在南京、宿迁、镇江等地线下开展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特色志愿服务,充分展现教师院学子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志愿服务,启智增慧

志愿一夏,成长一夏。“晓· 陶子”志愿服务团队暑假期间定期前往江宁区汤山街道孟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暑期爱心小课桌”社区志愿服务。团队依托创新性STEAM+应用技术,开拓教育教学平台,精心设计兴趣班课程,把优质特色课送进社区。本期“暑期爱心小课桌”社区志愿服务共招募小先生40余人,开展课程近36节,惠及社区学龄儿童近280人次。

匠星领航,匠心传承

“行知乡路桃花开”实践团队暑假期间前往南京、宿迁、镇江等地深入寻访乡村定向教师,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本次寻访活动线上发放问卷共计85份,访谈校友18人。以乡村定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为切入点,探究影响乡村定向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具体因素,为在校的定向师范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为未来的乡村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同样在这个夏天,“晓手乡牵”实践团队的20名成员选择走进南京市齐武路小学、南京晓庄学院弘景实验小学、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小学开展初级救护培训活动,近200名教师参与培训。有效助力教师增强安全救助意识,掌握初级救护技能,提高应急急救能力。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赓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晓庄英烈精神宣讲团队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在南京、徐州、常州等地开展重走红色足迹、挖掘红色故事等活动。探寻历史痕迹,追寻英雄足迹,体悟革命不易,14名团队成员结合自己感悟,以红色基地为背景,拍摄宣讲视频12个,生动演绎本地红色故事。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师范生们从书本走向现实课堂,在汗水中学会了奉献、在服务中学会了成长、在实践中学会了总结,相信小陶子们将进一步传承行知精神,提升教学本领,用实际行动谱写青春华章。


教师院 “晓·陶子”教学团队现场授课


教师院 “晓手乡牵” 实践培训


幼儿师范学院:践行教育初心,传承青春使命

2022年暑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幼儿师范学院从6月开始确定实践主题、招募学生进行组队,最终组建7支社会实践团队,围绕教育关爱实践、总书记足迹寻访、党史学习教育、文化艺术服务等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陶予支教团”在盐城滨海县八滩镇、连云港赣榆区门河中心小学开展主题为“青春献礼二十大 陶予携守筑梦行”的线上线下的关爱留守儿童支教活动,以多彩的课程为孩子们暑期生活带去快乐的假期;“守护星”实践团队走进南京江宁苔米儿童发展中心,从艺术疗愈的角度,为自闭症儿童带去爱和帮助;“根从民起 情在民生”——总书记润扬足迹寻访团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镇江、扬州考察足迹,重走调研之路;“小陶子”暑托班实践团队累计为50余名教职工子女提供暑托服务,解决青年教师们的后顾之忧,为学校申硕攻坚任务贡献力量;“晓手相牵,共创微来”团队在南京江宁区秣陵街道双金社区开展“喜迎二十大,争做好少年”系列活动,引导少年儿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小桔灯”团队结合我院晓书童行绘本工作室的原创绘本,围绕“晓庄十英烈”相关事迹故事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晓书童行路,云端慕书家”团队以线上视频讲解的形式展开,为亲子阅读推广、服务家庭教育献出自己的力量。

幼院社会实践团队受到省市级媒体、校院级微信公众号平台报道、宣传20余次,社会影响力广泛。同时,我院其他学生也走出校园,以个人身份在家乡基层实地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社区志愿服务等多元化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率达100%。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幼儿师范学院的学生在躬身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大家纷纷表示将继续积极践行行知精神,努力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幼儿师范学院“陶予支教团”汇报演出合影


幼儿师范学院“根从民起 情在民生”——总书记润扬足迹寻访团队成员采访老党员


儿师范学院小桔灯团队成员与小朋友合影


文学院:传承红色精神,凝聚青春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22年7—8月,文学院组织11支实践团队,立足专业基础,深入城镇乡村开展了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

传承红色文化,弘扬行知精神。“行知精神,南京印记”实践团队,前往行知园缅怀晓庄英烈,拜谒陶墓,在陶行知纪念馆和师德教育馆的参观学习中,全面感悟行知大爱之源,体会行知精神,在学陶路上身体力行。

聚焦祖国发展,调研社会发展。垃圾分类实践团立足国情,落实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作为基本抓手,以青春力量助力生态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桂珍微家妇女实践团队专注社情,维护妇女权益,追寻新时代女性价值,结合专业优势,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素质,营造良好社区氛围,维护社会和谐风气。

立足学科基础,深入科研创新。“南京文学地标”现状调查及调研团队,暑期先后走访南京12个市辖区,足迹覆盖多处文学地标,探索秦淮河等文学地标的旅游开发与文学价值,促进文旅事业相融合,为南京打造“世界文学之都”的城市名片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爱儿童成长,传播爱与知识。“无边界”教育实践团成立的第四年,在暑期开展了“云端牵手·相伴同行”、“爱撒尚桥·播种希望”等社会实践活动,立足师范生专业基础,针对语、数、外等基础学科,以及科学、手工、美术等兴趣特长,针对儿童开展暑期个性辅导,关心未成年全面发展。走进乡村教育实践团,深入基层农村,全面了解农村儿童成长需求,传播知识,引导乡村儿童全面成长。

文学院学子在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秉承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理念,奉献青春,提高本领,以赤子之心,发扬学真求真的行知精神,在为其两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务实严谨,踔厉奋进,展现文院青春风采,亦为炎炎夏日增添一抹陶子特有的青春活力。


团队成员走访中国科举博物馆


向孩子们分享垃圾分类知识


暑期儿童个性化辅导


外国语学院:探寻红色文化,践行行知精神

为进一步践行行知精神、提升学生能力本领我院团委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校团委的具体指导下,顺利开展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院共集结4支优质实践团队,招募了来自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环境科学学院、文学院中10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共计49人,分别前往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市档案馆、连云港灌云县益海助学中心、江宁区茶缘妇女微家开展实践活动。

青春向党,路同行。红色记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开展红色文献整理翻译活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运用专业知识整理翻译了侵华日军在苏南地区情报资料、雨花英烈邓振询生平材料等馆内典藏文献。8月3日是邓振询烈士牺牲79周年,实践团代表携翻译材料前往纪念馆捐赠并向先烈敬献鲜花,在实践过程中接受了生动的红色教育。

红色档案永流传,青春底色不褪色。档案记忆·晓外青年说南京市档案馆暑期社会实践团面向来馆参观青少年制作了微党课视频。以南京红色档案为主题:初心如磐、中流砥柱、黎明破晓、星火燎原、圆梦小康,探寻南京历史脉络。此外,协助南京市档案馆开展2022年文都青少年暑期研学夏令营,参与了跟图书管理员,书海拾遗跟档案馆员,探寻历史等活动, 深入挖掘南京文化基因红色基因

传承行知精神,关爱事实孤儿。我院心连心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连云港灌云县益海助学中心开展爱心支教活动,为当地的事实孤儿送去知识与温暖。受疫情影响,实践团分为线上线下两组,录制云课堂29节,线下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英语文化、党史教育、人文艺术、心理辅导等主题活动。此外,还参与了益海助学中心办学十周年庆祝活动。

寓教于乐,爱满天下。青春留宁,成就来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江宁区茶缘妇女微家开展亲子手工、亲子讲座等活动。为当地妇女儿童普及礼仪知识,制作剪纸与藤编作品,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晓庄有着独特的红色文化基因,我院学子参与红色文化实践亦热情高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我院聚焦红色文化与教育关爱主题,引领青年运用专业知识助力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以青春之力助力困境青少年健康成长。同时,我院重视发挥思政教育的体验性、渗透性,遵循专业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具有开创性、研究性的实践服务来提升社会责任感,在学思践悟中追寻红色记忆,践行行知大爱精神。


红色记暑期实践团代表向纪念馆捐赠翻译资料


心连心连云港灌云县益海助学中心暑期社会实践团活动合影


青春留宁,成就来茶缘妇女微家实践团活动合影

 

马克思主义学院:传承行知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引领青年同学在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实践中磨砺意志,进一步传承行知精神,学校决定开展了2022年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长期以来作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专业本领、增强责任意识、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在2022年暑假期间,我院团委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在全院同学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此总结汇报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所做的工作。

一、动员工作早落实,前期培训要务实

假期前,马院团委向全院同学发出了学校团委《关于组织开展 2022年南京晓庄学院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各班团支书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组织实践立项,作好动员工作。召开有关社会实践的线上会议,明确开展暑假实践的要求和主题,为广大同学答疑解惑。同时围绕卫生防疫、新闻宣传等内容对实践团队成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工作。21级、20级同学是本次社会实践的主力军,他们奋发有为,知行合一,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展现了我院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

二、实践内容思政化,开展形式多样化

从实践内容看,我院学子主要参与了传承红色文化、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的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接受红色教育,赓续红色血脉。其中,我院孙一朵同学来到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通过了解北洋水师成军、丰岛战役、平壤之战、血战威海等九个历史片段,深切感受到甲午之战乃民之痛、国之殇,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教训,明白吾辈当自强,应当以实际行动肩负起时代的重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结合建团100周年的时间节点,推动学院学生深入学习党史、团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入了解南京本地红色印迹,感受国家社会的变化发展,马院“小红灵”实践团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色,积极以自己专业知识投身实践,从学习红色文化、寻学习红色文化、宣讲红色故事、调研红色文化四个方面构建项目,发挥青年大学生在红色文化传播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感悟红色文化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同时,我院“陶风徐来,润教丰沛”暑期实践团,秉持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怀着对乡村教育事业的钦敬之忱,临访徐州丰县,并在师寨镇开展了以“传承行知精神、助力乡村教育”为主题的系列访谈活动。总的来说,同学们实践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现了马院特色,贯彻了实践精神。

三、求真务实验成果,表彰评比树榜样

开学后,我院按照学校通知,组织各班团支部提交暑假社会实践成果,对每位同学参加暑假社会实践情况进行考核,各团支部组织召开“实践归来话实践”主题团日活动,同学通过分享交流实践活动经验以及总结心得体会,并在各团支部内推选暑假社会实践先进个人,遴选优秀实践作品报送学院团委。学院团委再组织对各团支部报送作品和人员进行复核,确定最终上报学校的名单。为本次实践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四、总结反思找不足,佳绩再创势必行

暑假社会实践虽然已经结束,但社会实践给学院学生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通过实践,同学们走出了校园的象牙塔,走向社会,在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实践锻炼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进一步传承行知精神、提升能力本领,在扎根中国大地的躬身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充分展现责任担当和青春风采,树立当代晓庄人的良好形象。总的来说,此次社会实践圆满开展,对同学们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陶风徐来,润教丰沛”实践团成员在师寨中学宣讲


实践团访谈乡村学生


小红灵实践团成员寻访渡江胜利纪念馆


商学院:走在行知路上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引领学生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今年,商学院在学院党委领导下,结合校团委要求,根据突出重点、确保安全原则,针对性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和社会反响。

商学院共成立7支暑期社会实践团,其中两支团队被省级立项,一支团队市级立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大学生实践团走访南京、徐州、盐城、连云港等地近20家特色乡村企业,总结农村发展的宝贵经验,运用商科专业知识,助力乡村产业的发展创新,被学习强国、新华日报等6家媒体宣传报道;“新时代乡村企业家精神助力乡村振兴调查团以江苏乡村名企、名品、名家为抓手,实地走访江宁、高淳、溧水等地特色乡村产业,采访当地乡村企业家,发放调查问卷150余份,深入分析新时代乡村企业家精神在乡村文化、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团队被紫金山新闻、南京晨报等5家媒体宣传报道;习近平“红色足迹”学思践悟实践团成员返家乡前往贵州遵义、广西桂林、江苏徐州和河南省信阳等地重温习近平总书记 “红色足迹”,在实地走访中体悟总书记的家国情怀,从中国革命历史、优良传统和精神中汲取养分,不断坚定个人理想信念,感悟青年时代使命;图书馆事业单位经营模式调查团采用“线上调查+实地考察”的形式,调查东台市图书馆经营模式;乡村留守儿童线上教学考察团走访徐州市乡村留守儿童家庭,结合线上调研,探寻留守儿童线上学习困境;“老漂族”社会适应与社会支持现状调查团线上访谈江宁区茶岗社区等地多名“漂流”老人,全面分析“老漂族”生活现状;“百年百艺·薪火相传”非遗保护实践团前往南京民俗博物馆等5家非遗场馆,了解当前非遗保护、传承中的问题,探索当代大学生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可行之道。

除团队社会实践外,商学院学子还积极将个人专业与服务社会集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个人实践活动,全院实践参与率达 100%,作为走在行知路上的小陶子,不断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商院学子将继续扎根祖国基层,在躬身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新时代乡村企业家精神助力乡村振兴调查团在南京市淳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合影


乡村企业家精神调查团参观新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非遗仿古牙雕代表性传承人王中帮老师向非遗保护实践团员们介绍他的作品《争艳》


新闻传播学院:倡美育、追和平、弘文化、向未来,共建共创共发展新传精神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是我们党和国家阔步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要之年。为引领新传学子在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实践锻炼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进一步传承行知精神、提升能力本领,新闻传播学院围绕红色文化传播、教育关爱实践、创新创业培育等方向,组织发动全院500余名大学生开展形式各样的暑期社会实践。

我院成立7支实践团队,前往在全省各地进行实践。其中“乡村中学戏剧美育与传播”——‘零剧团’戏剧支教实践工作坊召集40多名南京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我的未来和未来的我”为主题,完成了四部短剧的排演制作,以青春之力助力困境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以实际行动缩小了城乡差距,健全了面向人人的戏剧美育机制;“巾帼风采,芳华自在”——江宁区妇女微家南晓女大学生暑期实践服务团队秉持“热情、互助、团结、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利用“线上‘晓’课堂”及“线下‘晓’先生”,助力微家妇女掌握新技能实现人生理想匠心传承,筑梦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围绕青少年影视科技科普和影视作品拍摄进行实践,助力影视知识与技术的传承,促进青少年儿童了解了影视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紫金草国际和平学院‘行前一课’提升策略研究实践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开展调研,对“行前一课”的经验做法、举办成效、未来发展等问题作了详细分析,对引导学生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条大运河 两岸戏曲声》暑假全媒体社会调查团队分为苏州、无锡、常州、徐州、淮安五个小组,“传播”和“传承”关键继承发展为重点,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融媒体助推“四合一”扶持体系——基于长三角地区城市新生代的研究开展为农村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举办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素质拓展、自护教育、思想引领、心理辅导等方面设置特色课程,既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也践行了新时代志愿者的使命担当,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新传院学子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有效结合在扎根中国大地的躬身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未来,新闻传播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广泛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奋斗建功新时代,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戏剧美育”工作坊在莫愁小剧场排练


“巾帼风采 芳华自在”——江宁区妇联微家实践团为财智妇女微家拍摄宣传视频


“行前一课”团队队员座谈

 

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不忘初心感党恩,牢记使命为梦行

“青春献礼二十大,百年奋进跟党走。”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我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开展了以“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我院于20226月组建21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150余人参与,其中“晓·麦”关爱苏北儿童支教团再次出征,赶赴江苏省淮安市开展支教活动,用爱守护苏北留守儿童,投身乡村阅读推广;“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团队,通过走访调研,进一步考察并整合苏北乡村地区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助推苏北乡村地区红色教育的发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历史文化创新融合·助力陶吴乡村振兴”团队在陶吴社区开展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留住乡村记忆,记住文化乡愁,进而助力陶吴的乡村振兴“地标里的红色记忆”实践团队,通过走访红色地标,重温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汲取奋勇争先的前进力量。还有多支团队在明故宫遗址公园、桑园蒲社区、南阳镇农业农村局等地开展实践活动,并通过全媒体发布社会动态,宣传社会实践最新情况及实践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科研项目相结合,收获颇丰,参与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率达100%。我院社会实践团队在国家级、省市级等媒体上共被报道50余次,其中校级以上报道26次,校院两级官网、官微公众平台上共推荐社会实践专题24篇,此外各团队形成社会实践或调研报告30万余字,成效颇丰,社会影响力广泛、深远。

在遵守防疫规则下,旅社院顺利完成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在“三下乡”的实践熔炉中,我院的莘莘学子们,扎根祖国大地,不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正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在今后的社会实践道路上,将不负使命,砥砺前行,继续发扬“旅社院,就是干”的进取精神


“晓·麦”关爱苏北儿童支教团开班仪式


走访社区老人


信息工程学院:乘二十大信念之风,“凌绝顶”奋进之志

适逢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我院积极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躬身实践中上好“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围绕乡村振兴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发展成就观察等主题组建多个实践团队,契合“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助力社会发展、勇担青年使命。

“乘风·追梦——童心向未来”乡村教育关爱实践团,携手专业社团打造乡村教育守护计划,与高淳仙圩村实行党建共建、结对帮扶,在引智、聚智、用智上精准发力,扎根村社交流、带动科技下乡,为乡村教育振兴铸魂我眼中的“二十”大实践团队,寻访追溯红色记忆、感悟“活”党史,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胖胖熊少儿阅读乡村推广实践团队,弘扬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精神,探索新时代行知精神在乡村教育中的运用,为新时代晓庄教育添砖加瓦;“晓锡流”实践团队再出发,探求锡剧传承、悟锡剧发展现状,走访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玉祁戏码头等地,为地方传统艺术推广助力;云锦霓裳,红楼梦曲——探究以云锦为例的非遗文化静态传承实践团队,追溯云锦与红楼梦的联系,在流变时空里找寻匠人初心、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

此外,我院积极号召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周边社区实践服务、返家乡为当地发展作贡献、参观红色基地赓续红色精神、志愿助力疫情防控一线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信工院学子以多元形式融入基层群体、奉献社会,形成了“人人正当志愿者,处处都是实践场”的浓厚氛围。

恪守时代本心、争做青春模范。我院师生走出校园、到基层和人民中去,牢牢把握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更多青春力量全方位、多形式地投入到奋斗一线,聚焦理想信念,以点点青春星火夯实信仰根本


信息工程学院与高淳砖墙镇仙圩村签约授牌


人工智能创客教育课程


我眼中的“二十”大实践团队学生党员与经哲品老党员(右)访谈交流

 

电子工程学院:踔厉奋发,青春有为

正值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在校团委、院党总支的领导下,电子工程学院团委紧紧围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充分组织、广泛动员学院829名青年学生,于暑假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筹措准备过程中,学院团委高度重视、精心组队。为了让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到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与校团委的指导下,成立了电子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小组,通过文件通知、材料学习、团日宣讲等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与动员。依据学校《关于申报2022年度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通知》,遴选、申报了“青春献礼二十大,塑造美丽新乡村——太创未来”团队与“传新知探未知,晓实践大能量——晓电源物理实践团”两支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团队。其中“太创未来”团队获省级立项,“晓电源”物理实践团获市级立项。与此同时,学院团委还根据疫情防控的具体要求,适时研判形势,及时调整实践方案、路线与人员,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实践过程中,学院青年学子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迎接党的二十大、乡村振兴战略等主要内容,坚持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基本遵循,足迹遍布甘肃、云南、福建、安徽以及江苏省盐城市、徐州市、南京市、淮安市等8省13地,向社会充分展示了晓庄学子的精神风貌。

其中,省级立项团队——“太创未来”实践团队,以助力“乡村振兴”为切入点,针对目前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不同省份、江苏不同地市的农村了解厨余、商品包装以及塑料地膜的具体使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农户、田间地头访谈等形式,了解“双碳”、“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民的环保意识、日常生活中可降解塑料的使用情况、农村白色污染的现状以及当地政府的环保体系构建情况等。在南京江宁区横溪街道西瓜大棚种植基地,团队成员重点考察了解了新型大棚瓜果种植模式下的技术革新、生态种植理念及环保塑料制品使用情况;在江苏省绿色可降解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团队成员了解了降解塑料制品的全周期评价体系、可降解材料和不可降解材料材质快速鉴定与材料降解性能高效检测方法等。与此同时,团队核心成员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结合前期调研以及相关实验研究成果,在暑假期间就可降解塑料的技术应用检测发表了多篇论文和专利,并成功入围了2022年度第九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国赛半决赛,荣获优胜奖。实践团队暑期实践活动先后得到央广网(http://js.cnr.cn/whly/20220706/t20220706_525900386.shtml)、人民论坛(http://www.rmlt.com.cn/2022/0707/651264.shtml)等多家媒体报道。

市级立项团队——“晓电源”物理实践团立足服务南京、辐射地方的实践理念,在暑假期间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一方面团队与南京科技馆开展深度合作,在“创客工坊”开设七分钟物理小课堂,通过精心设计准备的蜡烛跷跷板、静电的产生、丁达尔效应等精彩的实验向小朋友们展示了神奇的物理现象。实验结束后,成员们还化身“小先生”,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操作,探寻物理的奥秘。在南京科技馆“信息与技术”展区,成员们在“信息时代”、“智能AI”、“数字经济”三个区域向家长、中小学生诠释科技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帮助大家理解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一起展望未来世界。

此外,经过前期充分沟通和准备,实践团的成员们与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中学困难学生结对帮扶,用爱心、细心、耐心给西部少数民族学生带去知识和陪伴,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在线上结对帮扶过程中,“晓电源”的“小先生”们通过腾讯课堂、QQ、微信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业帮扶,帮助马尔康中学的同学们进行暑期学习规划、问题解答、查漏补缺等,还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带领同学们“云游”南京科技馆,扩展同学们的科学视野,丰富假期生活。

此外,为了保障实践的顺利开展,学院团委还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安全与新闻贴士专题培训,为每个立项团队都设了专门的指导老师,购买了保险。定期与团队成员沟通实践进度,撰写新闻外宣与实践简报,确保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安全高校完成。

学院团委近期还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专项工作总结表彰,并通过微信平台、主题团日、“实践归来话实践”等多种形式,切实做好实践的典型选树、优秀评级以及案例推广工作,不断提升“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实效,以奋发有为的青春风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参加第九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晓电源团队成员教小朋友做物理实验


团队合照


食品科学学院:渔樵耕读,崇劳尚美 

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培养可堪重用、能担大任的时代青年,食品科学学院引导学生们充分利用暑期时间,以自主实践的形式助力疫情防控和社会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全院所有在读同学均积极参与其中,学院另组建多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劳动教育为主题,深入开展实践调研。

1.插秧捉鱼见贤思齐——艾津稻园学农劳动实践

为传承千年农耕文化,开展辛勤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奋斗精神,食品科学学院前往南京艾津稻园开展学农劳动实践。

首先为同学介绍全国水稻种植地图,学习我国水稻种植宏观情况,并带领大家学习各类品种水稻种植方式、成长周期、营养价值。随后为同学们展示无人机作业,自动水利灌溉等现代农业技术。动手实践环节,同学们戴上草帽,在秧田开展劳动实践,充分感受劳动乐趣。通过插秧特有的“一步一退后”的动作进行思政教育,让学生感悟“退步原来是向前”的道理,号召同学们面向满田整齐的秧苗,怀着敬意和感恩之心缅怀袁隆平院士。

2.“莓好食光,助企扶农”——金色庄园助农劳动实践

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增加专业认同,食品科学学院前往溧水金色庄园开展助农劳动实践。

参观金色庄园草莓种植大棚,从“生产、保鲜、销售”三方面学习金色庄园草莓产业模式,讨论改变传统地栽草莓模式,试种超高垄草莓、高架草莓。探索参与其农民田间学校,农民就设施草莓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系统讲析在土壤改进、营养加强、科学植保、合理密度、合理采摘等环节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为促成农户与公司签约种植草莓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努力促成企业和农民双赢的局面。对照与金色庄园建立现代农业产学研示范基地要求,反馈学院人才培养概况,为后期组织学生专业实习奠定基础。

3.蝴蝶观测,生态文明”——森林公园野外劳动教育

古有“庄生晓梦迷蝴蝶”,今有“晓庄师生蝴蝶梦”。蝴蝶对环境的反应速度超过鸟类和其它昆虫,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灵敏性环境变化指示生物,也是陆地生态系统指示生物的最佳代表。通过分析蝶类种群组成、结构、多样性及其动态、趋势等,监测和预警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从生物层面上科学地反映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作用。

食科院还带领学生前往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江宁横山、南京植物园、江西婺源,开展“蝴蝶观测”活动,了解数据监测与科学研究任务,完成树种识别、坐标读取、数据测量等任务。采集土壤、回收凋落物,采用国际标准方法开展蝴蝶观测,启用蝴蝶进行环境监测、生物多样性观测。

学以致用服务乡村振兴,知行合一助力农民增收。食科院历来注重鼓励学生身体力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让学生学习劳作技艺,开展思政教育,致敬袁隆平院士,传递禾下乘凉梦。同时深入探索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路径,实现劳动教育与专业知识统一,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


“插秧捉鱼,见贤思齐”成员赴艾津稻园开展学习调研


“插秧捉鱼,见贤思齐”成员赴艾津稻园开展秧田实践


“莓好食光,助企扶农”成员学习助农模式

 

环境科学学院: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展现青春靓丽风采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专业技能、发挥专业特长、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6月初开始,环科院通过广泛动员专业老师招募学生组队与学生自由组队报名等方式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按照“一专业一团队”理念,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共成立专业团队6支,其中“生活实验工学团”与“小桔灯”志愿服务团被评为校级立项团队。

6月24日至8月20日,“生活实验工学团”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线上指导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学生开展生活化学实验。实践团成员运用化学知识精心设计了8个实验制作微课教学视频;学生根据视频在家中进行生活化学实验探究,实验结束后团队成员针对高中生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在线答疑,不仅提高了高中生的科学兴趣发展水平和动手能力,还提高了成员自身的实验教学设计、视频制作、线上学习指导等综合能力。“小桔灯”志愿服务团与“垃圾分类有道·青春助力双减”实践团前往江苏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学习环保知识,随后走进南京市江宁潮玩街区、龙庭水岸家园、苏州市吴江区、淮安市金湖县、盐城市滨海县等地开展环保晓课堂志愿服务。实践中通过课堂教学、模拟游戏、问卷调查、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居民传播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环保生活理念。“新材料·新未来”实践团前往贝生领行公司了解3D打印健康医疗器具领域的技术与发展前景,随后邀请南京工业大学袁鸿老师,为实践团开展了三周的3D技术集训。通过培训同学们初步掌握了Creo Parametric 6.0建模方法及Simplify3D软件切片技术等专业知识,并使用FDM打印机打印出“冰墩墩”等具有意义的作品。“梦幻铜绿”创新实践团参加“微瑞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华东赛区竞赛,与来自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众多高校的280名选手同台竞技,斩获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其它实践团队根据实践计划与属地疫情防控要求有序开展社会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环科院历来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培养,与江苏雁蓝检测有限公司、超图集团等多家企业与社区建立学生实践活动基地,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有利平台。


“小桔灯”志愿服务团参观江苏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垃圾分类有道·青春助力双减”实践团指导小朋友参加垃圾分类模拟游戏


志愿者引导小学生模拟垃圾分类投放


美术学院:志在美愿,青春留宁

为更好地将实践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领广大青年学子深入基层、走向社会,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2022年暑期,美术学院团委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团委号召和工作要求,结合专业特色,共组建5支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文化传承、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成就观察等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分别赴南京、无锡、丹阳等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1.“绘就美丽家园,筑梦时代新篇”——“志在美愿”实践团。实践团以溧水区白马镇、鼓楼区江东街道、察哈尔路街道为服务地点,组织师生实地调研,根据服务地区意见,进行主题设计,开展墙绘活动,旨在宣传美育精神,共建美好家园。因疫情与天气影响,预计于8月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绘制。

2.“丹青妙笔绘田园乡村”——“梦之乡”创作实践团。实践团以带有“红色印记”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石头寨村李巷为创作对象,实地采景,邀请19位专业老师,指导84位学生,创作80余幅作品,并计划于9月初将所有作品装裱汇总,举办“丹青妙笔绘田园乡村”——“梦之乡”创作实践作品展,评选出60副优秀作品参加江苏省第二届“丹青妙笔绘田园乡村”大赛。

3.“新时代的非遗文化传承”调研团。调研团先后调研参观了无锡美术馆、锡剧艺术中心、惠山泥人厂、赵红育精微绣工作室、丹阳市美术馆、吕存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地了解相关非遗文化作品制作过程,传承方式等,调研成果将以论文形式公开发表。同时,受美术学院委托,调研团与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成功签订合作协议并顺利挂牌。

4.青春留宁,成就“微”来——江宁区妇联微家志愿服务团。服务团参观江宁区妇女“微”家,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妇女“微”家设计改造美育“微”德教室,获得妇女“微”家的充分肯定。

5.进企业促就业,化实践为课堂——“访企促能”调研实践团。实践团先后走访云中戈文化公司、江苏瀚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邀请企业负责人与学生开展交流会。在参观学习结束后,企业为实践团成员安排实习岗位,提供为期21天的学习机会,切实提升美院学子的专业能力。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与美院专业特长相结合,参与形式多样,学生收获颇丰,成员参与率达100%。我院各团队紧紧围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的时代主题,扎实开展工作,深入基层实践,锻炼了美院学子的综合能力,涵养了青年学生家国情怀。

学院团委将继续跟踪、总结社会实践情况,通过各级媒体、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宣传,进一步扩大实践影响力,鼓励更多美院学子在躬身实践中长才干、做贡献,以青春之笔激扬晓庄精神。


“丹青妙笔绘田园乡村”——“梦之乡”创作实践团前往红色李巷采风


“访企促能”调研实践团前往江苏瀚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参观学习


美术学院“新时代的非遗文化传承”调研团观摩精微绣


体育学院: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实践育人是大学生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2022年暑假,体育学院通过组织团队社会实践和个人社会实践,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躬身实践中了解社情民意、学习红色历史、培育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了实践育人成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我院团委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立足专业特长,共成立4支社会实践团队赴各地开展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

 6月25日,体育学院“方山环保小分队”实践团前往方山风景区及周边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团队成员倡导游客、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倡导“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实践团成员表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是当代大学生的应尽之责,只有人人爱护环境,才能享有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美好生活。

6月28日,体育学院“民俗体育文化活态化考察与探讨”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程国的带领下,前往高淳开展高淳竹马及非遗文化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该实践团成员均是选修武术公选课的学生,通过实地调研高淳竹马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非遗民俗体育文化,亲自体验民俗体育活动,感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

6月-8月期间,以体育学院学生党员为主联合其他学院学生共同组建的“新中国首次马拉松比赛路线”寻访团,陆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该寻访团以新中国首次马拉松冠亚军等参赛人员访谈为契机,挖掘首次马拉松参赛者背后的故事,通过大量文献资料查阅、实地走访,寻找确定新中国首次马拉松比赛线路。

该实践活动锻炼了实践团成员的历史文献查阅能力,也深刻挖掘了新中国首次马拉松比赛中的思政元素,有利于提高体育思政育人成效,先后被江苏新闻广播、南京日报、金陵晚报、紫牛新闻扬子晚报学习强国号等10多家新闻媒体20次报道,社会影响力广泛。

除团队社会实践之外,学生也通过各种方式展开个人社会实践,不少学生在假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民族精神的熏陶;通过担任招生宣传大使、资助宣传大使,宣传晓庄、宣传国家助学政策。体院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厚植家国情怀,是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体育学院将继续贯彻实践育人”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资源,带领广大学子在躬身实践中长才干、做贡献。


实践团队成员合照


红马精神实践团采访新中国首次马拉松冠军夏启宇老人


成员在新中国马拉松夺冠地试跑


音乐学院:晓行知精神,庄思想之魂

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接触、了解社会,积累经验和阅历,不断打磨和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最好途径和方式。

今年暑假,我院主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有:雨花晓音”艺术实践团参加“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活动、“艺寻新科”实践调研考察活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活动

首先,为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我院参加了由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举办的“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活动”。活动中,朱月月、王煜涵两位同学代表我院“雨花晓音”艺术实践团演绎烈士赵良璋谱曲的歌曲《盟》,并在之后的实践中将继续进行歌曲《盟》的传唱,传播、传承红色文化,将“红色基因”深刻地融入心底。

接着,我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调研我省科研创新成果与新时代科技脉搏的大陆科学岩心馆,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追求艺术与科学的对话,求美与求真的融合,让同学们感受到新经济形态下,国内科研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等一系列社会现状,感受到科技创新为推动新时代发展贡献的力量。

最后,为深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和生活实际情况,宣传国家、地方、学校的资助政策,我院开展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活动。走访老师实地查看并深入了解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情况,鼓励学生克服眼前的困难,并对学生寄予殷切希望。

社会实践活动锻炼我们,也培养我们。通过不同的实践,让我院青年学子感受多种文化生活,了解社会热点关切,展现了我院大学生青春的姿态与蓬勃的朝气。


雨花晓音


艺寻新科


集体合照


供稿:党委宣传部

编审:于扬、胡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