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晓庄师范,石俊事事为先,又为人诚恳,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石哥哥”;他曾担任过晓庄师范党支部书记,领导学校的革命斗争不断趋于轰烈;临刑前,他慷慨赴死,大义凛然,用行动诠释着一位共产党员的高贵信仰!
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
“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是光荣的”
临刑前
石俊慷慨而行
他深知
忠孝难两全
一封信与母亲诀别
一句话为信仰舍身
他叫石俊
他热爱生活
更忠于信仰
一位视死如归的革命先烈!
石俊烈士画像,这张画像是根据烈士校友回忆而作
革命不可能没有牺牲,死是为了人民更好的生,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是光荣的。——1930年9月,共产党员石俊英勇就义前对难友说。
“儿不孝,无法让母亲大人早日抱孙,就多抱抱鹏儿吧。望母亲大人善自珍重,不必多挂念俊儿了。”
1930年9月,在狱中的石俊给母亲写下一封诀别信,信中提到的鹏儿是石俊侄子。从信中看出,那时的石俊知道忠孝难两全,已抱定为革命信仰舍生取义的决心。
后来,这封信辗转传至狱外,送到石俊母亲手中。多年后,这封珍贵的家书被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收藏。
9月中旬,在石俊烈士家乡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南京晓庄学院“晓庄十英烈”事迹寻访实践团一行8人见到了石俊烈士曾侄孙石洪,了解到这段感人肺腑的烈士往事。
石鹏的父亲名叫石明甫,是石俊烈士长兄,也是石洪曾祖父。如今,石洪在如皋市搬经镇人民政府党政办工作。
在石洪家里客厅,摆放着一张石俊烈士的照片。时间久远,这张照片成为石俊烈士家族后人对于他唯一的、永远的纪念。
石俊,又名石俊光、石冠千、石劲弹,1907年出生于江苏如皋卢港群岸,家中兄弟姊妹四人,其排行最小。参加革命后曾化名张惠如。
1923年夏,16岁的石俊考入江苏省第二代用师范学校(今为如皋师范)。在校期间,石俊刻苦读书,在堂兄、共产党员石勋光的带领和影响下,积极参加“五卅”惨案后援会,开展革命活动,并于1927年初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国民党少校军官蒋建白出任第二代用师范学校训育主任,严禁学生外出,参加革命活动。刘季平、石俊等爱国学生强烈反对,进行反抗,最终石俊等人遭致学校开除。
1928年2月,石俊考入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在校期间,石俊积极响应校长陶行知倡导的“教、学、做”三合为一,事事为先,赢得同学们敬重。
1928年夏,中共晓庄师范党支部成立后,石俊曾担任支部书记,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在晓庄联村自卫团成立后,石俊被委以重任,担任晓庄独立大队队长。并被校长陶行知器重,委任为晓庄小学校长。
1930年4月,为声援南京下关和记工厂工人罢工,石俊等人积极组织示威游行等革命活动,晓庄师范因而被国民党当局武装封校。
1930年6月,石俊任南京市行动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长。7月,在南京夫子庙组织集会示威时,石俊不幸被国民党军警逮捕。
在狱中,石俊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始终坚称自己是“张惠如”,进行周旋。但不幸被叛徒出卖,暴露身份。1930年9月21日,石俊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23岁。
南京晓庄学院“晓庄十英烈”事迹寻访实践团在江苏如皋寻访石俊烈士后人
在寻访中,石俊烈士同族后人、曾任如皋市搬经镇教委办主任的石召瑞为实践团讲述了烈士生前故事。
实践团成员张潆文了解到,在晓庄师范读书期间,石俊积极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主张,与同学们自种田地、自建校舍、自煮饭菜。石俊事事带头,又待人诚恳、助弱扶贫,并且积极参与同学间的时事讨论,见解精辟,言能服众,颇为同学们敬重,亲切地称他为“石哥哥”,并一致推选其为学生会主席。
1928年夏,为应对南京郊区日益猖獗的匪患,晓庄师范组建了联村自卫团,石俊担任晓庄独立大队大队长。在石俊带领下,自卫团白天组织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高唱红色歌曲、谈论红色思想,夜间进行放哨巡逻,维护全校师生和附近村民安全,不仅极大改善了晓庄周边的治安情况,还借此红色武装力量成功打破了国民党特务的多次破坏渗透行动。
在石俊等人指挥下,晓庄师范的革命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颇有成绩。在当时南京的中共地下党支部中,晓庄支部是人数较多、工作开展得较好的一个。
1930年初春,时任江苏省委农委主任的陈云在考察南京党的工作后表示,“争自由的斗争有七个学校有了群众基础,其中以晓庄为最好。”充分赞许了晓庄师范党支部、团支部的革命成绩。
在晓庄师范被国民党当局强行查封后,尽管环境十分险恶,石俊仍然选择留守南京,秘密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在夫子庙举行反军阀示威,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
实践团成员李星涓感触道,回望历史的长河,有多少革命烈士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了山河无恙,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而石俊就是其中一位。在临刑前,石俊对难友说出那句视死如归的诀别之言:“革命不可能没有牺牲,死是为了人民更好的生,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是光荣的。”
1930年2月,石俊在《乡村教师》期刊创刊号发表文章《小朋友的蛇》
据石俊烈士后人介绍,石明甫原是鞠庄一大地主,在听闻石俊于南京被捕后,曾多次贱卖土地房产,前往南京四处想方设法试图赎救弟弟石俊,但因石俊在党内身份特殊,国民党反动当局坚决要将石俊处以极刑。
共产党员石俊壮烈牺牲了,但他用生命去追寻的伟大信仰和发扬的革命精神却流传下来,影响了很多人。
石洪之子石毅说,曾祖父石鹏(后因革命需要改名“田春”)自幼年时深受石俊革命思想启蒙影响,于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新四军。在解放战争中,石鹏随军南下参加广西战役,后在广西地方政府部门供职直至离休。
石毅表示,石俊的革命思想在石鹏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和映照,“曾祖父在世时曾常对子女们说,他不过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幸存者,叔父石俊才是真正的英雄。”
南京晓庄学院“晓庄十英烈”事迹寻访实践团在石俊烈士家乡江苏如皋聆听烈士事迹
而今,石俊烈士的革命精神仍在后代身上一代代传承。
2008年清明节,石毅随同父母第一次前往南京雨花台祭拜石俊烈士,从那时候他开始初步了解这位家族先辈的英勇事迹。
“石俊烈士的革命事迹和‘共产党员的死是为了人民更好的生’的革命信仰给少年时代的我以极大的触动。从那时起,我的心里便埋下了一颗政治启蒙的种子。”石毅说。
在南京师范大学求学期间,因为距离南京晓庄学院旧址很近,石毅经常去石俊烈士当年求学、革命的地方走走。无论在晓庄学院旧址,还是雨花台、夫子庙,在烈士曾经革命战斗过的地方,石毅曾试图再找寻一些关于烈士的身影和记忆。
2018年9月21日,在石俊烈士牺牲纪念日,石毅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曾作一篇《祭雨花先烈》,以祭奠石俊烈士和众多牺牲在雨花台的革命先烈:“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八十八年,雨花台上,雨斩黄花不休。如今天下红遍,赤旗满神州。添一抔土,洒一杯酒,敬那湛血暮秋。”
南京晓庄学院“晓庄十英烈”事迹寻访实践团寻访鞠庄烈士陵园
时光蹉跎,石俊烈士牺牲已逾91载。
张潆文说,烈士的精神一直在延续。“在石俊英烈身上,集中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闪烁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所有这些,都是激励我辈青年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的动力源泉。”
如今在如皋市搬经镇,坐落着一座不大但肃穆的鞠庄烈士陵园。烈士陵园里长眠着54位革命烈士,其中就有石俊。
高耸的纪念碑上题写着“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其旁是青草环绕中设计成书卷形状的黑色大理石墓,墓上简单记载着烈士的生平事迹。
烈士丰碑何巍峨,空中荡漾红旗歌。一块墓碑,一个名字,一段往事,一丝记忆,承载着一个个岁月无法湮灭的英雄往昔。
石洪说,每年清明,家人都会来这里祭奠石俊烈士,凭吊这位家族中的革命先辈,让后辈去追忆石俊烈士的峥嵘事迹,去传承革命先烈的信仰和精神。
位于南京雨花台的烈士塑像
一世忠贞为国酬
革命何须怕断头
原文转载自共青团新闻联播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YwODAwNw==&mid=2651026116&idx=1&sn=49bfdddcd864215bfea8d8b143b16f53&chksm=8474f82cb303713a9fed993df76a0909b0de739a28f729213bcdf4ad9d27adb6d5e8b3a4461a&mpshare=1&scene=23&srcid=1022rWAcrXxxqeVG2hch0A1I&sharer_sharetime=1634865667614&sharer_shareid=1ef6bb7e37ecd6fddef45f967b67544f#rd